一、学院简介
人工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25年4月,下设电信工程系、数学系、计算机系。现有人工智能、电子信息、通信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软件工程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数学与应用数学7个本科专业,在校学生2500余人。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0余人,其中教授、副教授近50人,博士19人,江西省百千万人才1人,江西省“千人计划”2人,江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,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、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,江西省“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”人选2人,赣鄱俊才支持计划•高校青年领军人才1人,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(专业)带头人1人。
近年来,教师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、三等奖各1项,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,获江西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,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2项。学院现有省级一流课程4门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。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18项,教育部校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2项,省厅级教学科研课题100余项,在国际、国内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,出版教材、专著21部。
学院学科专业建设逐年提升。拥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——“宜春学院—中软国际基地”,1个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——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,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——互联网+中医药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,2个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,1个江西省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。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”专业被列为江西省高校首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,“数学与应用数学”是江西省品牌专业、202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。
二、人才引进对象计划与待遇
1.引进对象:博士及以上研究生
所需专业 |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软件工程、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、电子信息、电子科学与技术、信息与通信工程、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技术与工程、网络与信息安全、集成电路工程、统计学等相关专业。 |
2.引进计划数:10人
3.人才引进待遇:解决事业编制,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、福利
安家费及人才津贴(或商品房) | 博士津贴 | 科研启动费(元) | 其他 |
60-100万
| 服务期内学位津贴1000元/月。到校后(服务期内)获得主持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,学位津贴调整为3000元/月,发放期3年。 | 15万 | 前三年享受七级副教授绩效工资,符合条件者可申报学校内聘教授,入选后可享受相应岗位绩效工资待遇。 |
(1)具体安家费及人才津贴根据个人业绩进行商谈确定,业绩特别优秀者可进行一事一议。
(2)对特别优秀的博士,其配偶如具有研究生学历及硕士以上学位的可酌情安排工作。
(3)应聘者来校面试考核的住宿费用由学校承担(不超过三天),成功入职后,可按规定凭票报销来校面试和报到时的交通费。
(4)博士服务期取得高质量、高水平、高效益的教学、科研成果,既可计算博士服务期考核业绩,同时可以获得学校同类奖励。
(5)博士服务期满考核优秀和良好另外给予奖励。
注:以上人才引进待遇均为税前待遇。
4.待遇支付方式
(1)安家费:试用期合格发放40%,余下部分按照考核分两次发放;或凭购房合同全部用于预借购房款;
(2)学位津贴随工资按月发放;
(3)科研启动费使用按宜春学院科研经费管理有关办法进行。
三、咨询联系方式
联系人:刘老师
联系方式:18979580264